曾看到一个妈妈说: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型动物园,每天上演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戏码,教室、活动室都是他们的战场。这话虽有几分夸张,但也真实反映出,进入幼儿园或者学校后,与他人的冲突和矛盾是孩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学会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
但,要是矛盾升级导致孩子受伤了呢?校园暴力、欺负与被欺负,在英语里有个专门对应的词“bully”,谁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会遇上这种事情,可有时候,它就这么发生了。
关于校园欺凌“bully”的定义
1、肢体上的冲突,打、咬、踢等
2、联合小朋友孤立某人
3、取绰号,嘲笑别人
4、破坏或抢走别人的东西
我的孩子欺负人了,怎么办?
TO家长: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在强烈情绪的驱使下,手脚有时会比大脑先行动。
当攻击行为发生时,首先大人们要迅速介入,阻止孩子的行为,并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爱别人比爱自己多?是别人无理的冒犯?还是因为始终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不舒服?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触动了孩子的情绪。
接下来,针对这个原因和孩子讨论,除了用攻击的方式外,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最后,真诚地道歉,握手言和。
可以试着和孩子制作这种反暴力卡片:手不是用来推人的,双手可以洗手,拍手,画画,来一个爱的抱抱~(手可以换成脚、嘴巴)。这也是一种教孩子学会表达的方式。
TO孩子:
台湾亲子教育达人小鱼妈在她的文章中曾说过:有时候,很多矛盾的焦点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打人、推人、吵架”上,其实是“嘲笑与好笑的差别、如何说话以及要说什么话、怎样处理自己糟糕的情绪”等这些更基础的问题上。
对很多小孩子来说,大部分的暴力行为可能都是因为不当的表达方式引起的,所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是解决暴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可以说。。。。。。当我高兴的时候,我可以说。。。。。。
制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转盘,和孩子模拟遇到的各种麻烦,然后在转盘上找出对应的方法。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是解决暴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我的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TO家长: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很多时候家长其实并不知道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同时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特别特别注意。
1、身体上的表现:伤疤,淤青, 做噩梦,突然开始频繁地尿床
2、情绪上的表现:胆小,紧张,爱哭,不高兴,莫名地发脾气
3、越来越讨厌去幼儿园
当你发现上述情况后去问孩子,如果他没办法把事情说清楚,你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帮助他。
1、你今天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啊?
2、有没有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发生?
3、你和谁一起玩了?
4、你玩什么游戏了?好玩吗?
5、你愿意和其他人玩一些不一样的游戏吗?
6、你期待明天继续去幼儿园玩吗?
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暴力,保护他们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跟孩子把这件事情说开,帮助孩子理解他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和帮助。
1、倾听。参考上面的问题,听听孩子是怎么回答的。
2、保持冷静。如果你感觉愤怒或者焦虑,等自己平静了再去找孩子谈。这是一个以身作则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3、帮助孩子用简单的话总结遇到的问题。可以说:也就是说你在看书的时候小明抢了你的书并把它扔掉了是吗?
4、认同他的确遇到了麻烦。可以说:听上去你在看书的时候遇到了很可怕的事儿。
5、孩子感到难过或者害怕都是正常的。可以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害怕,这很正常。
6、表扬。可以说:我很高兴你愿意把这事儿说给我听。
7、让孩子知道你会帮他渡过难关。可以说:听上去你遇到了很不好的事情,那来想想看我们能做些什么改变这个情况呢?
8、聊聊为什么人会有暴力行为。可以参考上文小鱼妈说的话。
9、避免使用负面的说辞。比如:你就不能勇敢点吗?不要总是跟我抱怨别人对你怎么怎么样!可怜的小东西,没关系,你就在家呆着吧。
TO孩子:
当冲突无法避免的时候,下面这些实用方法可以试试看
打嘴仗可以这样说:
幼儿园老师教过一句很实用的话,无论别人说什么,小朋友只要回复一句:说别人就是你自己!说这句的时候气势要足,嗓门要大,如果能一口气说上好几遍,把人家直接说懵然后转身就走效果会更好。
肢体冲突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1、问问题。这是一个心理学老师教儿子的绝招,他说:幼儿园小朋友智力有限,只要充满自信多次提问即可,比如“你凭什么欺负人?!你除了打架还会做什么?!你以为你最厉害吗?!”等等,多提问题,对方只要一想回答你的问题,一思考就激活了理性脑,但问题多他又回答不过来,大脑死机,就忘记动手了。
2、拔腿跑,找老师求助。基本上只要老师出马,没有调和不了的矛盾。
3、让爸爸或妈妈去学跆拳道。有个朋友的是跆拳道黑带,作为志愿者去学校表演了一次,从此谁都不敢欺负他的孩子了。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