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心理咨询

历史回顾:2008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心理事件


第1位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此次地震来势汹汹,在1000多公里外的地方都感到明显震感。一些县城被夷为平地,无数人无家可归,死亡者数万人。一时之间,举国震惊,中国连续3天举国下半旗哀悼死难者。

此次灾后重建工作可谓倾全国之力。党政军民各方动员,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海内外华人齐心协力。短短时间内,救援队开赴灾区,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送达受灾群众手中。

解读: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自然灾害,但正是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人们开始认识了心理学,接纳了心理学。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年初的雪灾,往年的洪涝灾害,都时有发生。此次的震灾,虽然波及面广,灾情严重,但就其本质仍然是自然灾害。之所以将其列为2008年十大热门心理事件之首,是因为在此次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大规模的心理治疗与干预首次进入救灾行列。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失去亲人的人们,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水,也不仅仅是帐篷和衣服,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爱。那些失去了肢体的人们,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孩子们,他们需要在一个充满着爱与关怀的环境里长大。心理救助,是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许多受灾者的心理辅导都将是终身的。学会帮助,学会爱,是这次汶川地震给人们的启示。

第2位 刘翔退赛

奥运会期间,刘翔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刘翔比赛当天的门票短时间内就被一抢而空,甚至在某些中行的售票网点出现了“不办存款专售票”的奇观。但8月18日的赛场上,刘翔起跑后右脚出现明显问题。他无奈地将身上的白色2号道标取下,退出了比赛。

之后的中国网络论坛炸了窝……

解读: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承认,刘翔面临的压力太大了。

各类媒体在此前半年多就开始了纷纷报道。刘翔作为中国的体育明星和“亚洲飞人”,一度成了报道的核心人物。虽然在赛前,各家媒体相约,“给刘翔一个宽松的比赛环境”,减少了对刘翔的追踪报道,但身为大众传媒的特性就决定了这种减少是有限度的。

据西方新闻界研究显示,大众的心理关注热点常在名人身上,而非新闻本身,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即事件”。即使刘翔比赛失败了,对于媒体的影响仍然没有减少。

在这种围追堵截的压力之下,刘翔还能做出退赛的决定,不得不说是其个人心理素质过硬的表现。“自知者智,知人者明”。能够无论何时都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为周围压力所动,不为可能的鲜花和掌声所动,这才是“亚洲飞人”的过人之处。

人很难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是因为人对自我的形象都是从外界的反馈中得出。就像一个孩子,他所有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是从父母以及亲朋处得到。如果大家给予的全是过高的期望或是压力,那么这个孩子只会在这种压力下得到一个扭曲的自我形象。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顽强的可以伤愈复出的斗士,而不是把自己的运动生涯葬送在赛场上的悲剧英雄。

第3位 艳照门

2008年年初,“艳照门”事件震惊海内外娱乐圈,时至今日仍然硝烟未尽,时不时还会擦出点火花来。谈及那几个女星时,媒体总会说,“在‘艳照门’事件之后,某某如何如何”,这似乎已成惯例。大众一提及陈冠希、阿娇或是张柏芝等人,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为什么“艳照门”会成为一个热点?是因为那些女星的身份使然,还是另有原因?

解读:

那些女星的显赫身份和众多情债,毫无疑问是艳照门事件能被炒热的前提。换了一个人,绝没有现在这种热度。但除了对这件事的猎奇心态外,是什么使得人们对此事如此津津乐道?即使有的当事人以低姿态恳求媒体放过一马时,大众仍然不肯罢休?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欲望。这种欲望可能完全背离社会道德,完全不为世人所接受。平时它隐藏在潜意识里,代表着最本原的那个我。但是经过社会多年的教育,这种本原欲望已经被遏制住了,就像弗洛伊德所谈的“本我”和“自我”之间关系一样。然而当媒体给了一个宣泄口时,这种不能表现出来的欲望就有如黄河决口一般一发而不可收,这也就是为什么“艳照门”事件被人常谈不衰的原因。在内心深处,有些人会因为这种欲望而产生代入感,产生自己就是与知名影星耳鬓厮磨的主角之感,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类似于窥阴癖的执著。

艳照门,其实只是给了这种心态一个宣泄的孔道而已。

第4位 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为期一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举行。这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萎缩,各国股市大幅下跌,原油价格动荡,各大跨国公司纷纷裁员。经济风暴对国内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日用品、食物的价格上涨,汽油价格虽经多方调控但还是居高不下,楼市房市呈现奇怪的供求关系,失业待业情况不容乐观,这诸多问题都意味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卷入了金融风暴。

解读:

由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让世界上很多人的账户空了,心理却满了:不知未来会如何的焦虑,被炒鱿鱼的愤怒与无助感,以及生活习惯大乱、情绪低落、躯体病痛等压力与负性情绪将人们的内心全部填“满”。

有报道指出,美国因经济危机导致的犯罪案件猛增。对此,休斯敦的临床心理学家查尔斯沃夫解释说,目前的经济环境的确容易令民众滋生绝望、焦虑的情绪,因此导致犯罪冲动增加,社会动荡加剧。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感谢“危机”——有危机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出路所在。其实,经济危机之于人类社会,就好像感冒之于人类个体,起到的是一种预警作用。从集体心理的角度讲,经济危机给全体人类提了个醒:我们该如何面对经济、文化、环保等问题。从个体心理的角度讲,它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检视自己的生活习惯、理财方式,甚至家庭关系是否存在问题。关于这一点,查尔斯沃夫特意指出,许多年轻夫妇不喜欢向对方公开财政状况,那么,他们的小家庭在度过经济危机时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心理学中有此观念: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那么,我们也应该相信,社会系统最终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乐观态度坚守到底。

第5位 三鹿奶粉

2008年9月起,陆续有媒体报道婴幼儿因长期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而导致肾结石的案例,“三聚氰胺”一词也第一次被世人所重视。陆续有报道显示,除三鹿奶粉外,很多其他品牌奶粉也存在这一问题。随后不久有传言说在其他食物中也陆续发现三聚氰胺。一时间,所有涉及到蛋白质的食品都变成了过街老鼠,在商场里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这三聚氰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会对民众生活引起如此大的震动?

解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些年来深受世人瞩目的话题。二恶英、苏丹红和三聚氰胺,原本都是不能入口的化学制品,却先后在食品中出现,这背后引发的恐慌可想而知。人们的恐慌出自内心:现在还有什么可吃的?

其实恐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慌心理的扩大化。因为恐慌这一社会现象极易引起心理传播,从而引起动荡。在某种时刻,正是因为民众的这种心理易感染性,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在美国曾经出现过一次体育场火灾。当时警方采纳心理学家的建议,以“停车场拥堵”为名,让民众尽快把车子开走,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避免了骚乱。

奶粉里出现问题,不应该扩大到其他食品领域,尤其是某些与三聚氰胺完全无关的领域。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12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