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分别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离开校园多年的同窗好友选择定期重新聚首,共同追忆逝去的美好青春,使得各类同学聚会已成为现代城市一景。
再聚首: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再聚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再聚首,风霜已染双鬓,沧桑已上脸颊,然而同学间那份美好纯真的感情,却依然那么熟悉。
【现场篇】追忆时光
中学大学研究生
同学聚会略不同
8月1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原中文系95级同学陆续回到母校,他们在履行一个十年前的约定———10年后再聚首。回到久别的教室,景物依旧、情怀依旧,不同的是各自的感受。拍集体照、课堂点名、食堂聚餐……这些大学时每天必备的流程,再次轮回。傍晚度假村里的娱乐节目是压轴戏,煽情、搞笑、乐翻天,举杯欢庆十年一聚的节日。这一夜他们醉了,相信这样的场景似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因为它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黑龙江大学老师宋晔说,他非常喜欢参加同学聚会,每逢到这个季节都有好几场同学聚会。"中学的、大学的、研究生的。"他说,"三场聚会的形式虽然基本上相同,但聚会时大家的心态、谈资和参加的同学都有一些不同。"
在中学的同学聚会上,他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到场,问起才知"他们混得比较差",来的都是"混得不错的"。宋晔对记者说:"这不奇怪,因为中学时大家的变数都很大,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没有考上大学,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打拼十几年后,结果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心理落差是很自然的事情。"
大学同学的聚会,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差距小了很多。大家都接受高等教育,专业也一样或者贴近,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即使毕业后有同学转行从事其他职业,至少也都有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基本上没听说过有下岗的,所以组织同学聚会时,基本召之即来。有许多同学在本科时比较优秀,喜欢跟人做比较,也有同学并不出众,但更在乎同窗之谊,总之,虽然心态不一,但坐到一起还是比较容易的。
研究生同学的聚会,同学间的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就更小了。同学的数量也不多,聚会时基本上是一个小圈子。大家的志趣、成就、家庭、爱好差别不大,共同语言更多了,说话时的忌讳也更少了。成家的基本上都会带上老婆、孩子。总之,研究生同学聚会比较随意,心态更加平和,气氛也更和谐、放松。
女同学多爱怀旧男同学更爱畅想
老同学聚会,有男有女,男女同学对待同学聚会的心态却不尽相同。在哈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关原谈了他的一些体会,首先,不论男女,同学聚会时,产生心理落差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只要在群体中,人就会相互比较,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不比较反而是不正常的。同学聚会也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
男同学在一起不自觉地会比社会地位,比谁官大,谁的钱多,谁的社会关系雄厚。女同学比的是谁的容颜保养得好,谁穿得好,老公好,孩子培养得好等等。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关心身体健康,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配偶的。女性喜欢谈过去在一起上学时的经历和感受,显得比男性更"怀旧"。而男同学在一起虽然也会拿以前上学时的经历来说事儿,但多用于调侃。他们喜欢畅谈未来,比如,来年贷款买辆什么型的车,打算参加一个什么会,跑趟什么业务,与人合伙搞点什么等等,男人对未来的期望普遍比现状高。他们谈论的其实是理想自我,这样的谈话令男人自己以及周围的女性都会产生一定的错觉,感受到他们成功的体验。
此外,有的男女同学之间在大学时有过感情或爱情交往的,此时再次见面,心态也各不一样。"至少,男女恋人都想看看对方过得怎样了,当然,基本上当他们十几年后再次聚到一起时,失望是难免的,女性长了皱纹,男性体型走了样。至于事业发展带来的失望,还都是次要的。"关原说,"作为女性,可能一方面希望自己在心态、思想、外表上不要太落后,也希望曾经的恋人不要让人太失望,当然,也不能强自己太多,那无异于是对自己的否定。‘酸葡萄心理’在这里作怪,自己吃不到,就希望它是酸的。"
还有一直暗恋对方,却始终没有表白的男女,在同学聚会时,男的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表白:"我以前还暗恋你呢。"令女同学听了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意。当然,激情是不大可能有的了。关原还对记者讲述了"嫁得好"和"娶得好"的人在同学聚会中的心理。他说,"嫁得好"的女人尽管有自豪的感觉,但在面对同学时,也有莫名的矛盾心理,比如,担心同学误会她"傍大款"、"品位不高"等等。但也有人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不免引来女同学的忌妒和男同学的自卑。而娶了一个有背景的老婆的男人,一般选择尽量少出席同学聚会,即使出席,也会不自觉地找出与之相抗衡的东西,比如把此事当作调侃的对象,以与同学找到平等感。关原说,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目标等不同,对此现象不好一概而论。
【现实篇】心随境变
多年以后再相聚远近高低各不同
老同学见面不自觉地会产生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与同学聚会的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友总会胡魁海说,不妨把同学聚会分为毕业后5年以内、5—10年、10—15年、20年—退休、退休后这几个阶段做个比较。
毕业后5年内,大家对未来充满憧憬,聚会时同学之间即使有差距,差距不大,大家也不会太在意。毕业5-10年,有一部分人就不愿露面了,男的或者忙于工作,或者"不太得志",女的或者结婚生子,正是忙的时候,或者尚未结婚,面对同学感到有压力。毕业10—15年,正值年富力强,在单位是骨干,要么从科长升到处长,要么由讲师提为副教授。生活上,没有买车的至少也已经买了房,孩子也上了中学。男人事业小有成就,女人有闲追求生活质量,这时,他们更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但另一方面,胡魁海认为,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在家、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压力也更大了,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不愿或无暇参加同学聚会。看来,同学聚会与不同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减压能力也有关系。
毕业20年—退休,此时,人已年逾"不惑",生活和感情上都比较稳定。老同学之间能聚就聚,不能聚的也早就不聚了。人的心态渐趋平稳,相互攀比之心逐渐淡化,也不太追逐虚荣、炫耀,大家在一起喜欢谈论各自的烦恼,寻求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感觉上更亲切了。有的人妻子换了,朋友换了,房子、车子也换了,唯有老同学没有换。"老同学是心中的自留地,别人想拿也拿不走,想起来就有家的感觉。"有位"大款"如是说。
退休后,往事已成过眼云烟,人们对其他人和事的看法豁然开朗了,互相给对方的心理空间也更大了。老年人开始盘点过去,把美好的事物拿出来重新品味。对于以前的美好记忆由于受到人的愿望的影响,会有"无意识地修改记忆"的心理现象出现。老同学们再坐到一起时,用新的观点、加进新的体验,重新"雕刻"以前的记忆,从而产生了新的体验,比如友谊的加深。所以,老年人爱回忆往事,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重现,更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体验。还有的异性老同学,在过去的岁月中失去了各自的老伴,同学聚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联系和发展感情的机会,这也是令人愉快的。
同学聚会别太频无话可说挺尴尬
小赵毕业才4年,可她却早已厌倦了每年一次的同学聚会。"每次都是先吃饭,再唱歌,有时候甚至玩个通宵。可是热闹过后,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小赵说,刚毕业那年,她对同学聚会充满了期待。也许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就是那次,让她开始对同学聚会这种模式产生反感。"和吃散伙饭时的依依惜别、泪眼朦胧相比,毕业后的相聚,大家都显得‘用力过度’:大声喧哗、使劲喝酒,根本就没有说说话、谈谈心的机会,还不如私底下的三五人小聚呢。"小赵说,每次聚会都是同样的人,内容也大同小异。一晚上下来,她除了空虚就是烦躁。
和小赵不同,老李毕业20余载,班里同学有的成了略有成绩的小领导,有的下海经商、腰缠万贯,有的远赴他乡、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则回到家乡、过着幸福安逸的小日子。1995年,在几个同学的召集下,他们班开了第一次同学会。第一次聚会,大家都很激动,回忆起以前的大学生活、老师和同学,还有那曾经留下足迹的宿舍、食堂、操场:"一毛五就可以买一碗红烧排骨,可惜那时根本舍不得买","食堂一楼的那个胖师傅一看到漂亮女生,就给打很多菜"……离别之前,大家意犹未尽,于是约定,每两年聚一次。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可是,"年年岁岁‘话’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加聚会的人却越来越少,可说的话题也越来越少。翻来覆去地说着当初学校里的那点"破事",就连比较怀旧的老李,也往往因无话可说而觉得颇为尴尬。
【感受篇】非亲真情
正视落差调心态意气风发忆当年
当梳理各种社会关系时,在我们一生中有几种关系是你不能选择的。你不能选择是谁生的、也不能选择生谁(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相似地,同学关系也具有某种不可选择性———你无法选择跟谁作同学,无法选择"同桌的你",而这些关系却长久铭刻在你的记忆深处,伴随并影响你的一生。
任何行为都是角色扮演。在社会这个大剧场中你必须小心行事。家庭是一种共生关系,牵涉到人伦、道德和责任。同事是个利益场,那是个与他人一起挣饭吃的地方,有时充满明枪暗箭须加提防,所谓"办公室政治"。朋友关系最轻松,但最好不要做生意,否则生意、朋友都做不成。只有同学关系较微妙,又可处感情、又能做生意。因为彼此之中有一种牢不可破的共同经历,具有"十二级台风都吹不动的交情",再怎么着"看在老同学的份上"也能够成事。
对于同学聚会时的心理落差如何进行调节,相关专家很难一语概之。这里我们仅仅引用了同学们聚会时常说的一句谐语:"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这句话中谈到了节食、限酒、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于心理落差,社会学者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它产生于人对自己的高标准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激励的作用。
应该客观看待同学间的落差,要意识到:即使能力一样,个人的机遇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机会好,发展得就快一些。机会有早有晚,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抱有信心,成功是早晚的事情。其实,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聚会是最好的,混得好的人不要把聚会当作荣归故里的炫耀机会,混得差的人也不必执著于比较,要把同学当作生命历程中有共同经历的人来珍惜,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岁月的歌。
同学聚会不仅联络感情,还能提供社会支持和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决定,有时就来自同学聚会的灵感以及同学的指点和帮助。如哈佛校友会在哈佛校友中的巨大作用。这个组织不仅能够帮助哈佛大学学生处向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还是哈佛大学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该校数目最大的捐款通常来自校友会,因为学生们曾在此学习与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据介绍,近年来,我们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也开始出现这样的正规校友会。它们一般挂靠在学校,并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同学聚会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吃饭,可以集体到植物园、茶馆和咖啡厅坐一坐,聊一聊。还可以一起唱唱歌,滑滑雪,组织一些集体项目,在互帮互学、相互交流中,很自然地增进了感情,放松了身心,而且不用担心吃肉伤身、酒精中毒。何乐而不为呢?
【衍生篇】精神烙印
青春印记永留存
同学聚会好处多
如果是现在进行时,同学是一种情谊、一种单纯的体验,如果是过去时,同学就成为了一种精神的烙印,也变成了一种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
☆校庆:校庆是同学聚会的高峰期。一些名校的百年校庆,当然具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意义,像北大、交大的百年校庆,都有国家-领导人亲身前往———这是中国高校办学的成功样板。而各班级开始借着校庆组织毕业十周年庆或二十周年庆,除了怀旧,检验同学们的个人成就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作为一种高级而又特殊的社交活动,校庆是一些人露脸的好时机。
☆毕业照:在低年级的时候,看到那些家伙穿着学士服站得整整齐齐地拍毕业照,羡慕得抓狂,盼快快长大;毕业之后,看着那些一脸稚气的小孩儿拍照,又羡慕得流口水,只想时间倒流青春永驻。只有在亲身拍照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快乐与伤感交错。这种一边忙着跟过去saybye-bye,一边欢天喜地地奔赴新生活的心绪,不会再有了。当同学已成往事的时候,歌之不足则写之,写之不足则拍照之,拍照之不足则拍DV之。这是近年新兴起的。到分别时节,一人一张CD,无比真实地记录着每个同学的傻笑,每个人的故事和表达,还有毕业的最后狂欢。这是数位时代的同学关系。
☆校友会:google上,"校友会"三个字的网页总数约有71200,搜索用时0.13秒。各大名校,甚至中小学,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校友会。毕竟,这是一个极好的社会资源。一些有成就的校友还会向母校捐款,某名校的校训"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即是由此而来。而校友之间的互相联络还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比如,通过校友录某个素昧平生的校友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决非特例。当然,感情上的互相支持也弥足珍贵。不过,就情感的亲和度而言,一般有两个极端,越是名校或者烂校,其校友会的情感浓度就会越淡:前者名流太多,不易伺候;后者名气欠佳,档次太低,羞于提及,难以令人有成就感。
☆同学录:网络时代的同学关系。同学交流的方式除了点对点,还可以通过无数个像Chinaren、5460、搜狐等等的专门的同学网站,在上面呼朋唤友。大大减低了交流成本,信息交换也密切多了。虚拟和真实交错的班级留言板上,可以看到诚恳的聊天,也可以看到同学间散布各种各样的谣言———只是,日子久了,刚开始时滚烫的热情也冷却下来,即使在QQ上打个照面也懒得搭话,网上空余版主的呼唤与叹息。有说法是,看看班上哪几个哥儿们混得不怎么样,上上同学录便一目了然。
☆毕业留言册:通常这本册子里,你会收到一大堆溢美之词及掏心掏肺的感人之言,你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得以见识很多同学的字迹和星座、籍贯、爱好。总的说来,就像大学时最能学到知识的总是在考试前的两个星期一样,最能了解同学的也总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而毕业留言册就是这份答卷。
世事沧桑,人生多变。时光流转,地位和贫富的分别将某些人送上了通衢大道,而另一些人则不得不在荆棘泥泞中跋涉。但又怎样呢,恰同学少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