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贾晓玲一直认为自己没用,没出息,让妈妈在人前没面子。所以她努力地想要证明自己,甚至不惜办假证来欺骗父母。
这个阶段的她,头脑当中全部是妈妈说自己不行的负面信息,由于这样的认知,使她的记忆系统自动屏蔽、过滤掉了那些和这一信息不符合的语言和画面。比如说她在幼儿园拉在了裤子里,当她当众告诉妈妈时,看到的画面是妈妈用包挡住脸,不敢看人、不想认她。她跑步得了第一名,兴奋地大声告诉妈妈,但看到的是妈妈不但不高兴还责备她把裤子撕了一个大口子的画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一个有20000多人参加的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记忆并不是对往事的准确再现,相反,我们是用自身当前的感受和期许将许多不连贯的信息碎片整合起来,重构我们的过去,因此,我们可以轻易地(无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记忆,以使其更符合我们当前的认识,这被称为记忆重构。换句话说,我们有很多认为事实如此的回忆其实都是自己编造出来的,这些编造出来的情节是由你对人或事当前的看法和偏见决定的,比如说,你如果认为一个人对自己不好、不喜欢自己,你就更容易发现和记住TA对你不好的地方,这会成为进一步确认你自己感觉正确的证据。这也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自我实现预言”——是说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了。通俗的说就是你内心坚信的事情最后真的会成为事实。同时,人类的天性是,我们很不容易记住一个人的好,相反,却会对一个人的不好牢记不忘。所以,我们记忆系统中存的大多都是对其他人的负面信息,这就是影片中贾晓玲存在记忆系统当中对妈妈的信息,由于她坚信自己的记忆就是事实,自我实现预言就让她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于是就有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没出息、没用、给妈妈丢脸等。
当她穿越时空回到母亲的青年时代,和未婚的妈妈相遇时。于是,她极力撮合让妈妈和厂长的儿子结婚而不是和自己的父亲,这样就可以阻止自己出生,她想以这种方式让妈妈过上一个没有她这个让她丢脸的女儿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极度否定,等于是在心理上的自杀(从这里能看到贾玲在真实生活中对自己不满意、渴望成为另外一个完美自我的心理)。当她发现,其实妈妈也是穿越过来的,自己所做的想让妈妈高兴起来的一切努力,妈妈其实也都是为了让她能实现这个愿望而在配合她表演时,在她感动痛哭之余,突然想到,在幼儿园拉裤子那次,妈妈边给她洗裤子边说,你拉裤子是因为年纪还小,这么小就和比自己大的小朋友一起入园,说明你聪明啊......;跑步得第一撕坏裤子那次,妈妈为了给她补好裤子并且不让同学嘲笑,特意下功夫学习缝补,在破洞处给她补出了一个可爱的图案,比原来还好看......。
我的一个女性来访者,自述和结婚三年的配偶已经走到了离婚的边缘, 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领导对自己也有意见,处处为难自己.....。经了解,她对父母有很深的怨恨和不满,甚至在通讯录中拉黑了他们,要断绝关系。我让她回忆一两件父母小时候让她感觉温暖的小事,她很努力地回忆,但完全想不出来,记起来的全部是父母对自己的不好。当然,父母确实在童年期对她的教养有很多问题,但我想说的是,作为父母也不可能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儿女没有一点点关爱之举,这种事是不太可能的。可见,一个人的记忆里所存的很多只是她想记住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童年的不幸影响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不假思索地推责任给原生家庭时,是否该反思一下,问问自己,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父母的原因,还是自己偏差的记忆系统,重构的记忆画面造成的问题?
在电视剧《都挺好》当中,女主角苏明玉也是同样对父母充满了不满、憎恨,虽然事业顺利但是却不快乐。直到最后,她对妈妈记忆中的画面,由对自己的种种苛责,转变成为了她能上好学校而低声下气地去求人,为了给她做一顿好吃的自己省吃俭用,充满期待地等着她回家吃饭......,这时的她,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今天的自己是由昨天的自己塑造的,正确地说是由昨天的记忆塑造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去认真修正一下自己的记忆系统了。 不要再一味地去寻找原生家庭、父母的错误了。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