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心理咨询

厌学案例:为什么要好好读书?

在应试环境下,孩子会时常流露厌学倾向,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需要改变和孩子对话的方式

心理专家和小童过招

自从我们开始征集“我和孩子的心理故事”以来,得到不少家长的反馈,他们感叹独生子女一代的确和任何一代都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各的烦恼,其中,孩子厌学是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下面是心理专家刘鹏志和厌学的小童(化名)的过招过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小童讲得振振有辞,显然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他认为自己的理由很充分,看来我要各个击破了。对这样的孩子的引导不能硬碰硬地跟他辩论,要有巧妙的方法。我说:“我们来做个测试。假如你知道有个地方藏着无尽的宝藏,但是想要达到那个地方,必须要过一条河,这条河水流湍急,非常险要。你要不要过去?”

“当然要了,如果宝藏真的是无尽的。”

“好。那么,通过它需要建造一艘大船,要花费你很多心血和经历,你愿意为它付出吗?”

“愿意。”

“那你通过了这条河流以后,这艘船再也用不上了,你是否会后悔,你是否会认为它无用?”

“不会的。”

“那这个测试对你有所启发吗?”

“启发嘛……”他思索着,“你的意思是不是造船就像我们学习的过程?”

“是的。其实造船就是像我们中小学时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无尽的宝藏就是我们的未来。虽然我们过了河以后再也用不到这艘费尽心血打造的船了,但并不能否认这艘船的价值和意义,你认为有道理吗?”

“嗯,”他思考着,”刘老师,你的比喻真的很形象,现在用不上并不等于没有用。”

我告诉小童,很多中学生朋友都认为中学所学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首先,中小学所学的知识是大学的基础,没有中小学的基础,大学的学习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其次,中小学的学习锻炼了人的思维,思维的锻炼不是无米之炊,它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那就是学科知识,包括数理化,还有语文外语;再次,现在的课本和生活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现在用不上并不等于以后用不上。

听了我的解释以后,小童似乎对我讲的这三点还比较认可。于是,我继续引导他:“现在你高二了,和南存辉比,你的学历已经算比较高了。既然你认为读书无用,何不现在退学创业,没准若干年后就是一个亿万富豪。”

“现在不现实啊!”小童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

“怎么不现实呢?为什么一动真格就退缩了?”我故意用激将法将他一军,以便让他面对现实。

“时代不同了,那个时代机会多,容易创业,现在太难了。”

“是吗?那这个时代创业,成为亿万富豪的有没有啊?”我进一步启发他思考。

“有啊。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雅虎创始人杨致远,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小童讲起这些人如数家珍,异常兴奋。

“这些人的学历都很低吗?”我感觉时机成熟了,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

“不低,在他们中间,马云的学历可能最低了,但也是大学本科毕业。其他几个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小童讲话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听不清了。

“那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看来读书还是有用的!”他面露愧色。

显然,通过心理学上称之为认知教育的谈话,小童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对读书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让他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两人针对他提出的第三点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讨论,他认识到四点:

第一,能力和学历并不是矛盾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他又有较高的学历,无疑是如虎添翼。

第二,一个人学习成绩好,其实就意味着他学习能力比较突出。因为学习成绩好的人智商不一定超群,许多时候,学习还是一个人非智力因素高的体现,比如自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

第三,中学时期是人生读书的大好时期,如果错过了,就很难补得上,但是,有些能力还是可以等以后继续培养的。因此,应该抓紧时间,努力读书。

第四,有很多成功人士的学历虽然不高,但并不代表他们青少年时期学习不努力、成绩不理想,很多人是因为社会因素或者家庭因素而无法继续深造。

经过探讨以后,小童对读书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时,辅导时间也超过了1个小时,于是我对本次辅导做了个总结,并和他商定了下次会谈的时间。

小童说读书无用是典型的“合理化心理”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铺垫,第二次会谈我们很快进入正题。

小童说:“刘老师,其实我原来并不是这样的。”

“是嘛!那你以前是什么样子的,能跟老师讲讲吗?”

小童初中毕业时,是以原来学校的第二名考入这所重点高中的,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进了重点大学。刚进来时,他满怀希望,认为自己在这里肯定能够挣得一席之地,三年之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名牌大学。但是,他的梦想在第一次考试以后被击得粉碎,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会考得这么差。于是,他痛定思痛,开始加倍地努力,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点下降了。

这个时候,小童有点怀疑自己,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可是成绩还是没有什么起色。经过反反复复的几个“调整——努力——失望——调整”的过程以后,他彻底放弃了,他开始否定自己,开始破罐子破摔,上课睡大觉,作业也懒得做,成绩更是直线下滑。

到了高二下学期以后,小童已经变得对什么都无所谓了,不但不学习,而且还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甚至当他看到一部分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的时候,他还会讽刺他们,讥笑他们这么努力学习到底值得不值得。

讲到这里,小童停顿了一下,说:“刘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无药可救了?”

“我没有觉得你无药可救,恰恰相反,我觉得你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怀有希望的,只不过你在经历了重重打击以后,内心几乎无法承受,于是你以这种方式来让内心求得安慰。”

“对极了,老师!终于有人能理解我了,其实我对现在的状况并不满意,但是又不愿意努力,因为努力了,没有进步,对我的打击更大。”小童的眼圈开始发红。

“你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合理化’,就是说你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为你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变得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你属于第一种表现,自己努力学习了,但是没有得到好成绩,于是你就否认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没有用。这种心理短时间对你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是有好处的,可以使你的自尊心免于进一步遭受打击。”我向小童解释道。

“是啊。自从我认为学习无用后,我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否则的话,我可能都会崩溃了。”

“对。虽然它短时期内对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种心理保持久了,对你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就好比是吸毒,吸了以后,可以暂时忘记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可以飘飘欲仙,但是清醒以后,你还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有时,我也想努力学习,但是一想到努力了可能也没有什么结果,就会很痛苦。这个时候,我就安慰自己,其实他们那么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又能怎么样,还不照样给别人打工,于是,我就心安理得了。”

“看来你这种合理化的心理非常典型,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既然现在你已经认识到了,那你就应该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我开始鼓励小童。

“是啊!看来我要‘戒毒’了,再这样下去就完蛋了。”小童冲我笑笑,接着说:“但是我一想到学习,一点自信心都没有,我该怎么办?”

这时,我给他讲了一个有关鲨鱼的故事: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头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拿来一些鲫鱼扔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游到对面去,想尝尝那里鲜美的滋味,所以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

实验就这样持续了好一些日子。而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就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肯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依然保持着大海中那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里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游过去。

故事讲完以后,我启发小童:“这头鲨鱼开始为什么吃不到热带鱼呢?”

小童说:“因为有玻璃挡在那里。”

“所以它撞得伤痕累累,也吃不到。假如它能够越过玻璃跳到那一边,是不是就可以吃到了?所以说,它开始吃不到热带鱼的原因是它的方法不对,那么后来玻璃抽掉了,它吃不到热带鱼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可能是受到多次打击以后,它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这些鱼是吃不到的,也可能是由于它的信心不够。”

“是啊!除了信心不够,你觉得它存在能力方面的问题吗?”我继续追问。

“应该没有,其实吃到这些热带鱼,对它来说应该是易如反掌。”

“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没有?”

“哦,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前期成绩不好是因为方法不对,后期是因为缺乏信心。”

“是的。既然你能考上这所重点中学,说明你的实力是不错的。但是,你就像这头鲨鱼一样,前期乱冲乱撞,不讲究方法,所以备受打击;后期信心全无,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状况。你说是吗?”

小童低下了头……

家长反应,和刘老师谈过以后,小童人变得积极阳光了,开始用功起来。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29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