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人,总是活得很累。
他(她)担心很多事情的发生,特别害怕失控,会料想到各种不好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产生安全感的基石。
父母在生活的风浪里,是否保持着内心的稳定影响着孩子安全感的高低。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助你理解“安全感”这回事,理解缺乏安全感的别人和自己。
01
“安全感”这个词,大家经常挂在嘴边。
缺乏安全感的人,活得比一般人累。
你可以往下看,自测一下,你是不是属于那种,
因为缺乏安全感,
所以活得不放松的人。
我们很多很多对关系的渴望和依赖,
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安全感。
于是,就变得特别渴望好的安全的关系,确定并且稳定,
可以安抚到自己那个总是觉得惶恐担忧的心灵。
然而建立关系,对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又是极大的考验,
谈个恋爱,本来可以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却因为缺乏安全感,由对方一点点问题联想到极度糟糕的局面,
因而深陷恐惧怀疑的旋涡,还不断要求对方证明,
很容易,就被人戴上了一顶很“作”、很“难搞”的帽子。
生活里,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格外焦虑。
别人吃嘛嘛香,在什么地方都倒头能睡。
缺乏安全感的人,心里总有事。
什么事呢?
什么事都可能是值得担忧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会担心很多事情。
不安全感如影随形,在人格身处,在潜意识里,
总是整个人处在紧张状态,无法放松。
我认识一位女士,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好像生活没有什么事情会难倒她。
有一次她对我说,最近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
他老公最近爱上了喝红酒,隔三差五就和几个好友晚饭喝点红酒,但是也喝得不多。
不过老公和朋友们喝酒就喝得比较投入,酒桌又比较吵,有时就会听不到她打的电话声。
她试过半小时里面打十个电话,老公都听不见,可能隔一会对方就会回电话,
而她每次都会对老公大发脾气,一改温和懂道理的样子,像个“泼妇”一样,对老公三令五申说,一定要立刻接她电话,要不就不许出去喝酒吃饭了。
对她的反应,老公很难理解,觉得她不至于如此激烈,完全是小题大做,也不想配合改变。
也许你会以为,
我认识的这位女士,是有点怀疑老公去干什么花花草草的事情,
所以生气地要打电话找人。
其实,她苦恼的,完全不是老公在外面瞒着她做什么而不接电话,
“你知道吗,我每次只要电话响三遍找不到他,我就会陷入一种恐慌,”
“我特别害怕他出事了,酒喝多了没人照顾也会有意外啊”
“害怕他遇到车祸,或者被坏人打劫,”
她说她甚至会联想到老公死了,出意外了,再也不会回来。
“你说我是不是很可笑,可是这种感觉无法控制。”
外面精明强干的她,其实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小时候,突然被送到并不熟悉的姥姥家住了一年,
这种依恋的创伤,让她在潜意识中,无法信任她的父母。
在还没有微信甚至电话的年代,父母消失的一年,对于孩子来说,就好像是父母死亡了一样。
她体验过“死亡”,她体验过孤独地待在陌生环境,和死亡一般可怕的“失控”,
这些经历和体验,烙印在她的内心深处。
她的依恋模型,也就充满了“不安全”的意味。
当电话那一头无法接通,无法第一时间听到丈夫的熟悉的声音,
在这种情境的触发下,犹如接通了一个开关,
她一下子就体验到当年只有四岁,见不到父母时感受的“死亡”和“永别”的恐惧。
她当然害怕,那是足以淹没一个四岁小女孩的极大的害怕。
这种人格深处的不安全,根本无法用理性去抵挡和控制,
潜意识的本能产生的冲动,
会让她马上去不顾一切地要摆脱这种可怕的“不安全感”。
她会很“不理性”的联想到各种极不可能发生的可怕结果,
老公进医院了,老公和别人打架了,老公回来路上被车撞了,
她害怕老公会突然不见,就像当时的父母突然丢下她消失一样,
她的不安全的恐慌体验,
让她一直不停打电话,一直打到对方接,
让她一改温和懂道理的常态,对不接电话的老公大声斥责。
02
如果你让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尽情放松自己,他一定做不到。
如果你让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没必要的事情上不要去担心,
他一定也做不到。
因为这不是讲道理就能解决的“害怕”。
是灵魂深处,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无法确信”。
我认识的这位女士,要改变,除非是安全感慢慢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漫长的成长和修复过程。
简单一点的话,
他的先生去理解她这种“不安全感”,不要在电话里面玩失踪,
恐怕就不会再看到自己老婆如此不讲道理和失控。
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会体验到一种威胁,失控的威胁。
关系失控、健康失控、财务失控、安全失控、心理状态失控,
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嗅到失控、崩溃甚至一种毁灭的味道。
失控感如此可怕,又常常被他们体验到,所以他们经常处在一种不得不“防范失控”的状态下。
也就变得神经紧绷、格外焦虑。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人,比一般人活得要紧张很多很多。
安全感究竟是什么鬼?
我再讲个故事,
也许你会更明白,这玩意是怎么建立的,
又是怎么出现问题的。
昨天晚上九点多在外面和一个好朋友吃饭。
正吃着晚饭,好朋友的手机响了。
是他爸爸打来的电话,他爸爸现在70岁,和他妈妈单独住在一个小区,他爸爸的身体不好,肾衰竭,长期透析已经三年。一直都是他妈妈在照顾他爸爸。
我知道他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听他说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吵架,
爸爸对妈妈态度欠佳,妈妈对爸爸也很多怨言。
当时电话响起,我朋友一脸烦躁,接了电话之后一句话都没有说,大概过了30秒就把电话给直接挂了,我很惊讶地问他,怎么你都没说话?
他说我爸打来的,晚上又和我妈吵架了,不想搭理他们,也没啥可说的。
然后,他若无其事继续和我吃饭。电话响了两三次。他都没接。
一边的我,却比他还紧张。
我想的是,他父母吵架,这么晚了,要打电话找他,那应该是事情很严重了,可想而知,那吵架的场面可能已经失控了。
我脑海浮现了画面,
他爸爸会不会打他妈妈?
他妈妈会不会崩溃?会不会夺门而出?
他爸爸身体那么不好,如果妈妈生气跑出去了,他爸爸这么晚一个人在家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摔跤?心脏病发?
我的脑子里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可怕的事情。
其实,我内心体验到了一种“濒临失控”的感觉,因此会为他父母担忧,
而他若无其事吃完饭,再也没提这事。
我们各自回家,第二天微信上我问他,
后来给你爸爸回电了吗?吵架的事解决了吗?
(其实我想,我还是有点担心他父母的状况,所以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朋友说,“哦,那天晚上我后来接了我爸一个电话,他打给我说,事情已经解决了,我妈那会已经给他弄药吃了。”
“你怎么还想着那事呢?”
这就是我想说的故事。
不安全感会引发焦虑。
缺乏不安全感的人,都很焦虑。
我的朋友一直就是一个,很淡定,很有安全感一点都不焦虑的人。
相对于他而言,我明显属于更焦虑的那种人。
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失控”,而我的世界里,却是有的。
做了心理咨询师,
也做了很多个小时的个人体验(咨询师自己的心理咨询),
慢慢觉察自己修通之后,原先的那些焦虑感少了很多。
也常常去开导深陷焦虑的人,如何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可怕的现实,如何缓解自己的“不能承受的恐惧”。
但是我的朋友,他显然是不需要经过这些思考的转化,也不需要经过认知的改变,不需要经过任何觉察,
他就是那种毫不焦虑的人,或者说他就是那种天生很有安全感的人。
03
为什么他天生很有安全感?
他和原生家庭的养育究竟是什么关系?
我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有“安全感建立”的答案。
朋友的父母爱吵架,吵了一辈子,
但是最后的结局是,爸爸打来电话告诉他。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事情已经解决了,他妈妈回来给他爸爸煮药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夫妻间可能免不了争吵,婚姻总是充满磕碰的,
大多数家庭都是这个样子。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作为孩子,
小时候看到父母吵架,就会有一种惊恐和害怕。
那种害怕的感觉就好像是天要塌下来了。
我们会等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父母的反应。
而我和我这个毫不焦虑的朋友之间,
童年遭遇的最大不同就是——
尽管他的父母也吵架,
但朋友家的天没有真的塌下来——爸爸说,没事了,一切恢复正常。没有激烈的场面、没有可怕的话语,没有失控,没有离家出走,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给爸爸做饭弄药了,他熟悉这样的结局,他的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父母争吵,然后一会就好了,不会有真的特别糟糕失控的事情发生;
而我却很多次的在童年,在我的原生家庭里,
因为父母的争吵,体验到了那种“天真的塌下来的毁灭感”。
争吵的过程里,父母会摔碗砸锅,
会威胁你死我活,就像真的一样,
在我的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引发的结局就是父亲夺门而出,然后就开始出差可能过一两个月才回来。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离开,太可怕了。
对于孩子来说,也无法分辨父母在气头上,说我不活了,我要杀了你再杀自己,这种话语的真伪。
对孩子来说,这种话都是真的。
所以父母吵得特别可怕和激烈,场面失控,
也许对父母来说只是吵架,他们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去死,
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天真的塌了,毁灭了。
04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待在这种“濒临崩塌”的边缘,
如果父母维系的家庭,透露出一种极度危险随时可能失控的气息。
那么孩子,又如何获得安全感呢?
他整天体验到的,都是惶恐害怕的感觉,
这个感觉蔓延进人格和潜意识,
当他再遇到类似情境,就会被触发。
父母当然会吵架,哪个父母不吵架,
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成为不吵架的父母,
而且有的父母自己一段时间带不了孩子,也会把孩子放在老人家里过度一段时间,
但是最重要的是,
吵架也好,将孩子放在老人那里也好,
不要把这种经历,变成孩子内心的创伤,变成他人格的一部分。
体验到孩子的感受,了解他可能会害怕,并且这种对失控的害怕就如同对死亡的恐惧一般。
如果爱孩子,在意他的心灵成长,
那么大人吵架的时候,就不要一味顾着自己发泄或者为了威胁对方,
而做出失控的举动,一言不发的离家出走,威胁说藏了药在哪里我要去喝,或者说活不下去了死了算了,
你的孩子会信以为真,他会留下“天塌下来”的毁灭感的创伤。
他的安全感基石会随着大人的这种失控而瓦解。
我前几天收到一个妈妈留言,问我,
如果离婚,如何避免单亲的孩子受到伤害,保护他的心灵健康。
我想说,离婚是父母处理身为夫妻的关系,
并不是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父子和母子关系。
身为父母,提供给孩子最重要的职能,是保护。
无论是否离婚,撑起一片安全感的天空,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平静,
让孩子在妈妈或爸爸的眼神里,确认
———就算今天我搬了一个地方居住,单独和妈妈或爸爸居住,一切都会很好很稳定,不会失控。
我的父母都可以一如既往值得我信任和依赖。
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
离婚或不离婚,对孩子来说,都是灾难。
最后,
我想对那些,童年经历了很多次“天要塌下来的感觉”的人,还有那些,曾经被父母放在陌生的环境,体验过“父母死了”“我被遗弃在世界角落”的人说,
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安全,是有理由的。
不是你特别作,特别奇怪。
而是,你从小的养育,并没有帮助你建立好人格身处的安全感。
这不是你的错,当我们长大后,再去建立潜意识的安全感,
是困难的,漫长的,因为我们需要和已经固化的“不安全”做斗争。
你的潜意识坚信这世界是不安全的。
你要做的就是,自我对话。
在你濒临失控感的边缘,去尝试告诉自己,
这种失控感,来源于童年的体验,而不是当下的现实。
最重要的是看见,而不是改变。
接纳自己的“不安全感”,安抚它,照顾它,让它存在,
当你一次次体验到,可能出现的失控其实并不会真正的失控,
体验到自己也慢慢拥有了掌控感,
体验到即便失控了,你也不会粉碎,你也能慢慢适应和承受,
你的感觉,会好一些。
作者简介:周小宽心理咨询师,看待世界和自我有点特别。关注心灵成长、原生家庭创伤、两性关系,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心灵陪伴者。微信公众号:周小宽(xiaokuanjoy)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