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现代才有的名词,而古代的“高考”,就是科举制度,曾经在历史上兴盛了1300多年。
01
翻脸认人
唐朝时的赵悰,他的妻子是当地守军的一个军官的女儿。
赵悰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又穷困潦倒。他的岳父一家都瞧不起,甚至厌恶他们两口子。
有一天,当地守军举行春季聚会,每家都在现场搭棚子观看表演。赵妻也不得不去,因为穿着破旧,娘家人就让她坐在棚子的角落里,用帐子挡着。
正看得热闹的时候,赵悰的岳父被上司喊去,从上司那里得知赵悰考中进士,又急忙回去告诉大家。
岳父一家立刻撤掉帐子,纷纷拉着赵妻祝贺,争着给她打扮,送她衣物,然后一起吃饭。
点评:古代的科举制度,还兼有“国考公务员”的功能。从古到今,考场都是人生转折的一个缩影,有时候,一场考试真的决定了人的命运!
02
出人意料
唐朝末年,有一个名叫包谊的考生,他学问很好,但是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
刘太真发誓不让包谊考中。包谊也认为自己完了,不过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三场考试。
刘太真确实没有录取包谊,他拿着录取名单去找宰相。
当时正赶上“朱泚之乱”,宰相看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很不高兴,让刘太真立刻换人。
这时,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考生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点评:考试,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考一个人面对挑战的心态和意志,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只要你努力,好运气就会光顾你!
03
事有反常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是殿试,主考官是皇帝,状元(第一名)的最后决定权也在皇帝。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的殿试,原先确定的第一名是孙曰恭。皇上朱棣一看名单就说,不行不行,孙暴怎能做状元。
主持阅卷的大学士杨士奇急忙解释,不是孙暴,是孙曰恭。古代是竖行书写,“曰”与“恭”上下相连,像个“暴”字。
不管怎么解释,还是按皇上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朱棣说:“邢宽好,刑政宽和嘛!”
这是因为朱棣通过阴谋和武力夺取了皇位,特别害怕别人说他残暴,对“暴”字非常敏感,特别在意树立宽厚仁慈的形象。
点评:世间事,都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考试并不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所以要努力争取分数,却不必因为分数而失去自信。
04
百名怪题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考试前几天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正在下棋。
一个考生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一道含有一百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
李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真出了一个含有一百个人名的怪题:“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
自然没有人能全部说清楚,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点评:考试,本质上是由出题人与答题人合作完成的游戏。今日之高考,也有考试专家的猜题、押题。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会考试的人,这是要反思的。
05
命由己造
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举考试,王阳明考中二甲第六名(总第九十五名),名次实在一般,但是不擅长考试的他却成了心学大师、儒家圣人。
状元伦文叙在后世的名气不如王阳明,但是在家庭教育上成果辉煌,创造了“父子三元四进士”的神话:
他有五个儿子,长子伦以谅,乡试名列第一(解元),后中进士;次子伦以训,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三子伦以诜,17岁中举人,后中进士,所以被称为“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中原第一家”。
本来应该是状元的丰熙,因为腿脚有残疾,成了第二名,但是皇帝又破例赐他同状元及第,也就是说,这科有两个状元,一个是伦文叙,另一个是同状元丰熙,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本来有希望成为状元的唐伯虎,因为牵涉了科场舞弊案,不但入了监狱,还被终身禁止参加科考,虽然悲剧,却也使这个“风流才子”成为伟大的书画家。
点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肯定不同,但是都可以获得圆满、活出自我,无所谓成败,尽人事,听天命,善始善终!
06
一世狂名
明朝末年,有一个狂生,名叫邢昉。他考试时写的文章,指点江山,批评古人,目空天下。
考官读了文章的开头,在试卷上批“太狂”,又读了中间部分,越看越愤怒,又批道“更狂”,然后干脆把邢昉的试卷扔了。
邢昉毫不在乎,说:“当官有什么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够了。”
点评:考试只是答卷,快乐才是人生!
07
飞鸽传书
有考试,就有作弊。古代也有各种巧妙的作弊方法,其中一种叫做“飞鸽传书”。
考生需要独自在一个小房间里答题三天,不能出去,于是训练有素的鸽子在黑夜飞进来,考生把写有试题的字条拴在鸽子腿上。
鸽子带着试题飞出考场,恭候多时的几名“枪手”拿到试题后分工答题,鸽子再把“枪手”写好的文章带回考场,考生只需要把现成的答案抄一遍就可以了。
曾经有“枪手”担心考生漏抄文章,便在正面的最后一行用小字写着“背面还有”。
结果考生抄得天昏地暗,写得头晕眼花,把这四个字也照抄不误,闹出了笑话。
为了对付考生的“飞鸽传书”,考官就在考试时放飞老鹰,吓退飞鸽,又有人训练老鹰,用老鹰来“传书”,考官就放鞭炮来驱赶老鹰。
点评:投机取巧从来没有好的结局,踏踏实实努力才是长久之计。
08
女鬼捡卷
有一位考官,夜晚在灯下看考卷,他把觉得好的,可以取中的放在书案上,不好的就直接扔到地上。
看到半夜,差不多看完了,这时来了一个女鬼,样子很是凄惨吓人。
这女鬼也不说什么,直接从地上的一大堆废卷子里捡起一张,放回书案上。
这考官也胆大,拿起来又扔到地上,女鬼再捡,他再扔……反复几次之后女鬼不捡了,跪在地上哭。
考官有点于心不忍,就把卷子捡起来放到书案上取中的那一摞里,女鬼站起来向他行了个礼就走了。
考官暗中记下了考卷上的名字,后来给那个考生说了这事。
考生哭着说,根据所描述的女鬼的样子,应该是自己去世的母亲。
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今并无不同!
09
因名被废
清朝同治七年的科举考试,江苏考生王国钧本来名次在前面。
殿试的时候,慈禧太后一听这名字,谐音是“亡国君”,顿时不悦,把他贬到第三等级里去了,另选了洪钧做状元。
学问、人品都很好的王国钧因为名字,只做了个知县,一生潦倒,而洪钧官至内阁学士、兵部侍郎。
点评:品德、能力最重要,颜值也重要,名字更不可忽视。起名字也是一种学问,一个人的名字要响亮,有美好的含义,千万不要有难听的谐音。
10
名臣“高考”
清末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作为湘军三巨头,都是功高盖世,但是他们的“高考”故事大大不同。
曾国藩生于1811年,左宗棠和胡林翼生于1812年,三人年纪相仿。
曾国藩小的时候很笨,而左宗棠是神童。和曾、左出身草根不一样,胡林翼是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公子哥,小的时候聪明伶俐。
左宗棠因为给去世的父母守孝,一直没能去考取秀才,20岁时干脆众筹108两银子,买了个秀才资格,接着就考取了举人,是三人中最先考上举人的,但是后来三次考进士都失败,一怒之下就不再考了。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考上秀才就开了窍,又过一年,就中了举人,再过四年,他27岁,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胡林翼虽然家庭条件好,人又聪明,但是他少年风流,不愿花心思读书,直到经过岳父的劝说,以及父亲的棒责,才开始发奋,他是三人中最后一个考上举人的,却是最早一个考上进士的。
点评:三人起点不同,却都能功成名就,最初的笨孩子曾国藩成就最大,而左宗棠大器晚成。这启示我们: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考得好,不必骄傲;考得差,也不必气馁!不要瞧不起笨人和落榜生,他们往往会成为最有出息的人。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