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将门虎子,不仅仅因为父母自身的魅力和品质会感染孩子,更因为父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家中二子最终都入读了美国常青藤名校。
可实际上,要知道他的两个儿子都不算省心,大儿子生性好动却不爱读书,小儿子在读写方面有严重的困难症!即便如此,希勒夫妇没有放弃教育,最终引导两个孩子入读常青藤名校,并双双获得博士学位。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又有什么育儿经能够跟各位分享呢?
嘉宾简介:
维吉尼亚·希勒,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维吉尼亚的妻子。
“养育一个阳光快乐又能干的孩子,是所有家长的愿望。但是这并不容易,尤其在学业繁重、家长和整个社会都变得很焦虑的环境下,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来自学业的压力和家长的压力,变得负担重重。
我相信,聪明并且快乐的孩子不仅是那种能够出色地完成学校学业的孩子,还包括那些尽管并不出色,但凡事能够努力的孩子。
如果孩子们凡事只要努力,即便做得不是最好,也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是从家长那里获得压力,那他一定会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
每个国家的父母,有采用积极养育方式育儿的,也有采用传统的权威家长方式养育孩子的。在我的认知中,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更强调遵守道德规范和纪律,对父母和长辈要尊重和顺从,要不断努力。而且,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个人的关注比较少,更多的是关注整个家族和社会群体。
其实中国式育儿中的积极方面,现在在西方社会也受到重视。我在耶鲁大学任教时,遇到一位名叫常乐天的中国女孩。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年轻女性,我鼓励她给我的书写了前言。
她说:
我是在中国出生中国长大的90后独生子女,那时大多数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打骂为主,就是对孩子过分溺爱。
有不少朋友都告诉过我,他们甚至念了高中还挨打,对父母的感情主要是惧怕。也有些同学在父母的百般呵护、包办下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计划……
但是她的父母相对比较开明,没有让她从小就去上各种补习班,而是和她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她一生中最温暖而宝贵的资源。
这是中国积极养育的例子。我的孙子在今年8月份将诞生,他外祖母就是中国人,我很希望她能够把中国式养育中积极的一面也带给我的孙子。
在媒体报道中,以及美国的亚洲移民家庭中,常常可以了解到中国家长在养育孩子时感到很大的压力。其实,美国本地的家长也一样,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教育的环境都会给父母施加压力——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学业上获得更高的成就,你的孩子是否在学校是优等生。
在美国那些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学校里,孩子们的学业也很沉重,父母也常常因为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而非常焦虑。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心,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和家长,他们为了和别人保持同样的学业进展,而不得不背负大量的课业负担,而且还要承受周围人对自己高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但是,在这种压力重重下生活的孩子,或者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不仅会不够阳光自信,还会更叛逆。
积极的养育方式让孩子阳光
要培养阳光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父母应该避免给他们更多的压力,并且使他们的失败感和自责最小化。其实,我认为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并没有什么不一致。
这需要父母更多的勇气和愿望,用自己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而不被那些外在的压力所左右。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将使孩子成年后更有成就,也不能使他们变得更有学习和成功的欲望。
调查也发现,太多的压力会适得其反。在童年的时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玩耍、想象、思考,或者发掘个人的兴趣,对于他们的智能和情感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我的丈夫,罗伯特·希勒在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学校里的成长经历也许会对于养育孩子有些启示。
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他并不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他几乎一刻不停,话也很多。他很愿意投入地学那些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幸的是,那些东西并非老师希望他去学的,也和学业无关。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容忍了这些。
事实上,他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也与此密切相关,因为当时他所做的关于非理性经济现象的研究,与当时的主流看法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他坚信他的研究是应该做的。
可以说,正是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做自己想做的,并且在自己想要做的领域坚持奋斗。而他和我在共同养育我们的孩子时,也是同样如此。
没有规则的孩子也不会阳光
在美国,研究者研究了很多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不同养育方式培养出孩子的结果。
曾经在很多家长中流行的自由养育方式,在中国的一些家长中也很流行。但是如果只有很爱孩子、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而疏于为孩子设立规则,尤其是那些对孩子发展非常重要的规则,那孩子也不会阳光开朗。
在只有爱而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孩子很难学会凡事必须尽力,并且很难非常刻苦地去学会一些必要的能力。因此,一旦他们离开家庭,面对复杂世界的挑战,他们就很难感到足够的自信。
我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重要发现是,通过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帮助孩子逐步达成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目标,从而使得他们获得成就感,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阳光的个性。
我在自己儿子身上也采用了这些方式。事实上我的两个儿子在学校里并非理想的好学生,而是常常带来麻烦的学生。我的大儿子非常好动,而且并不爱学习;我的小儿子在读写方面有很严重的障碍,为此接受了很长时间的训练。
我尝试为他们设立一些理想的目标,并且努力达成。只是想让他们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感觉好一点。
他们的学业都不够优秀,我也尝试为他们找一些擅长的东西。比如我的大儿子就擅长体育,尤其是橄榄球。我的小儿子就比较适合学自然科学课程。
我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去支持和鼓励他们。我也很辛苦地去激发他们达成生活和学习中每一个小目标。
现在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获得、还有一个将要获得常春藤学校的博士学位。但在很多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我看到他们的朋友们——那些过早地被父母们监督着获得了很好成就的,要么现在人生漫无目标,要么已经从事了他们的父母们并不那么高兴的工作。
所以,很重要的是要考虑得长远些,而不是为孩子们早期没有什么成就而感到焦虑。”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