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心理咨询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01

“你现在初三,还有半年就中考了。怎么天天还跟没事人似的,看小说、打游戏、不学无术,你知不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打苦工都赚不到钱?”

“你皮肤黑不适合穿纯白色的衣服,否则显得你更黑。穿那件耦色的衣服跟我出去不行吗?”

“你走路不能挺直腰吗?本来个子就矮,还驮着背,一点朝气都没有。”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仅要上学,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饭。就这样,我的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你看看你,天天什么不干,就学习,还能考成那样!你对得起谁?”

“以后不要跟小涛玩了。那个孩子,从小爹妈不管,学习又差。你跟他一起玩,能学到什么?还是和小欢、小闫玩吧,那俩是好孩子。”

类似的话,当家长的你们有没有说过?

我打赌,一句没说过的家长,要么对自己不够诚实,要么孩子还没上学,要么“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你是别人家的妈”。

所有说这些话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我是对的。说这些是为你好。

“初三了,要好好学习。有文化,才有好工作。”对吗?对。

“皮肤黑,别穿纯白衣服。”对吗?对。

“走路要挺直腰。”对吗?对。

“你天天啥也不干,一门心思学习,应该考个好成绩。”对吗?对。

“不要跟那些学习差没人管的孩子玩。要和好孩子玩。”对吗?对。

问题来了。这么正确无比的话, 孩子是怎样反应的呢。

“行了,知道了。你烦不烦?”当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

“小刘怎么不好了?我就喜欢跟他玩。你能不能别管我?”当攻击力,辩解之,反抗之。

“......”当嫌弃词,沉默脸,心受伤。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太对了,太喜欢证明自己对了。

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对,不惜贬低孩子的审美、判断、相貌和择友能力。

这样的沟通,只能是不欢而散。

02

海姆.G.吉诺特说,十几岁的孩子对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

他们努力让自己显得成熟、独立和自主。

他们就像一个需要贷款而又希望自己财务独立的人一样。不管父母的银行多么乐于助人,这些十几岁的借款人都会对借款利息感到怨恨。

这就是“不知好歹”的青春期,也是“混乱痛苦”的青春期。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学会闭嘴和共情,真的没有更好的沟通方法。

闭嘴,是不说孩子的缺点。

让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就像用刺眼的聚光灯照着孩子一样。

他的缺点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但他自己却看不到。他的眼睛会被聚光灯晃得睁不开。

他的心会因眼睛一过性失明而受伤。或者,为了维护尊严和边界与父母对抗到底。

共情,是认同孩子的感受。

是一种能真诚地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做出回应而又不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所感染的能耐力。

认同感受不等于认同行为。

但是,认同感受一定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

这种改变是悄悄的积极的有利于亲子关系的。

03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最愿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

他们努力让自己看上去与父母不同。

而一些父母却过于执着地向孩子证明父母是对的,以及怎么对了,哪里对了,以及为什么对了。

你得按我的要求做,因为我是对的。

这样的沟通,并没有带来彼此想要的结果。只是带来痛苦和失望,或者是隔裂和斗争。

过于坚持自己的对,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孩子的弱小,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孩子的从属,掩饰自己的恐惧和孩子的成长。

再说,你确定自己是对的吗?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既然只是大众的标准,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执念,相信孩子的选择?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段美好也最敏感的时期。

父母若不懂孩子的心思,没关系。

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评判标准,放下自以为的“对”,放下控制与指责,就这样,陪伴左右即可。

04

或许青春期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作为从青春期走过的我们,肯定希望父母是这样的:

当我回首青春年华,你们的存在尤如温暖的港湾,静静地张开怀抱,似乎什么事也没做,只是默默地守望着我的背影,等待游子的归来。

这一幕,将是我最大的愿景,最真的期盼。

我真的不需要一个不停介入我生活的父母。

我真的不需要一个不断提醒我缺点的父母。

我真的不需要一个不断证明自己有多么正确的父母。

我真的不需要一个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较的父母。

我需要一个真诚友好的父母。

我需要一个提供支持的父母。

我需要一个尊重孩子的父母。

我需要一个不断成长的父母。

请相信,我从错误中得到的成长,一定胜过父母的千万次说教。

我也一定能安然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17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