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逛街时看见衣服很漂亮,可朋友都说不好看,就会质疑自己的眼光;
有时做出正确决定,但别人都持反对意见,自然而然会觉得自己是错的;
或者,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可如果大家都在指责你,就开始自我怀疑。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韦奇定律”:即便你有自己的主见,但如果10个朋友的想法都和你相反,那你很难不动摇。
这个定律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所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毕淑敏曾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终其一生,不论他人如何评说,最终还是我们自己为人生买单。
所以,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01
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人生在世,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评价,有好的夸赞,也有不好的诋毁。
但真正能决定你价值的,不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莫言当年凭借《红高粱》一炮而红,在文坛一时风头无两。
每次行业聚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凑到跟前,一口一句“莫老师”,不是夸他会讲故事,就是赞美他的文笔。
他却始终对这种吹嘘互捧的聚会保持警惕,能不去就不去,一心待在宿舍里闷头写书。
2012年获得诺奖后,莫言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新书。
这时候,又开始有人明里暗里地嘲讽他江郎才尽,甚至还有人写信过来诋毁他的作品,辱骂他的人格。
面对这些恶评,他一直不闻不问,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沉淀、写作。
后来《晚熟的人》一经问世,全网畅销近百万,一举成为对所有非议最有力的回击。
就像他在采访里讲的:“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你。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
漫天的赞誉和夸奖没有让他迷失,如潮的非议和揣测也没有让他失落。
面对外界的声音,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自知。
因为写作这么多年,阅尽世事,也写尽人性,他早已明白:人生有一种自找的悲哀,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02
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别较真
好听的话,是醉人的酒,也是麻痹你的药。
好听话,我们要糊涂点听,千万别当真。
我们做好自己就行,至于别人的好话,不必太当真,笑笑就好,也不必回应。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生活里,真正明白自己的人,大多懂得好话听三分。
不在别人的吹捧里飘飘然,不在别人的赞美下忘乎所以,才是我们余生最大的清醒。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
“你再好,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讨厌你的脾气,有人嫌弃你的言行,有人嫉妒你的生活,有人眼红你的幸运。
你再好,也不能让所有人喜欢,好人难做,抵不了众人之口。生命中来来回回的那么多人,你做不到对每一个人都用心,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人生的路,自己走,难听的话,别在意。活得轻松是目的,过得自在才开心。”
人活一世,永远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也阻止不了别人的议论。面对各种话语,不必伤心,也不必走心,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
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的难听话,笑着说,或者直接说,面对别人的难听话,真心不必较真,假装没有听到,就伤不到自己。
如果你在内心越是琢磨,越是在意,那么伤害的只有你,也许说这话的人早就忘记了自己说过什么了,只有你还耿耿于怀地记着,那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嘛。
03
别跟着别人的节奏活
豆瓣网友@脑子曰曾讲过她妈妈的故事。
她的妈妈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国企做会计,工资不高,只够勉强生活。
20多岁结婚后,妈妈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相夫教子。
家人都以为妈妈的人生,会像大多数结了婚的女性那样,每天做家务、看孩子、照顾家人。
突然有一天,妈妈开心地告诉爷爷,她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拿到广州一个会计事务所的offer。
爷爷听了后不以为意:“你都这个年纪了,瞎折腾什么?不就是考了个证吗?能有多大用处?”
不论妈妈怎么说,爷爷就是不同意她去外面发展,但是不甘心的妈妈还是悄悄跑去了广州。
在事务所工作了几年后,妈妈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不同,有的人24岁结婚,有的人24岁还上学;有的人28岁功成名就,有的人30岁仍然居无定所。
别跟着别人的节奏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04
别活在别人的嘴里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别再活在别人嘴里了,我们自身面临的压力已经那么多,何苦还要给自己施加来自别人的压力?
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同样也会有人喜欢我们,有人不喜欢我们。可是至少,我们自己是喜欢自己的。
有人二十五岁结婚生子,婚姻美满;有人三十岁迟迟未嫁,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前来劝说,安排你的婚事。
他们不理解你的生活方式,他们甚至干扰,不尊重你的生活方式。你回顾一下他们的一生,好像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人生短暂,请别活在别人的嘴里,更不应该活在世俗里,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真正活明白活通透的人,都是只活自己,别人的好话,难听的话,不当真,也不较真,认真优雅地活好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itfw5.com/a/578.html